从伦敦国王学院经济与管理本科到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硕士,再到拿到安永博智隆的offer,潘奕丞始终以清晰的职业目标为指引,通过寻求跨界知识储备、规划关联的实习经历,走出了一条贴合个人能力、经历与兴趣,并结合市场实践需求的医药健康领域的求职路。
“当很多人问起我的求职攻略时,我会校正说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在于早做规划。我不是在找工作时才开始临时搜索攻略,而是从本科的课程选择、硕士专业选择,以及每一份实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咨询、不断思考,了解真实的职场,补齐自己的能力象限,并作出最符合自己心意和理想的选择。”

在伦敦国王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读本科时,我便对健康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三下学期我选修了《比较公共政策》(Comparative Public Policy)这门课,系统了解了中国、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医疗政策。
我曾在药企实习,又经历了新冠疫情,医疗健康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有一定的知识门槛,我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获取一个更加复合的个人专业背景,来跨界进入这个领域。
选择来昆山杜克大学攻读全球健康硕士,是我综合考量后的决定。作为中美合作高校联合开设的硕士项目,它既能扎根中国本土,熟悉国内就业环境、积累本地资源,又能前往美国杜克大学体验美式教育体系。当时我手里已有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昆杜项目“中外融合、立足本土”的定位,刚好契合我想回到中国进入医药健康领域工作的目标。
明确以医药领域为发展方向后,我的实习规划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一步一个脚印补短板、练技能。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某药企市场部的商务拓展工作,这是我接触医药健康领域的起点。通过工作中的搜集与分析整理生物医药、仿制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信息及产品数据,我积累了对医药行业的基础认知。参与海外客户对接时,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与执行能力,这份实习的工作内容侧重基础事务,帮我搭建了对医药市场的基础认知框架。
第二段实习我选择在咨询公司做咨询实习生,虽然工作内容和医药关联度不高,但让我熟悉了咨询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基本工作内容,从拆解客户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到整理会议纪要、撰写最终报告,我不仅摸清了咨询公司的运作逻辑,更熟练掌握了PPT制作、逻辑复盘等通用职业技能。
第三段实习,我瞄准券商研究所医药组,在这里,我把本科阶段的金融专业知识与研究生阶段的全球健康领域知识转化为实际业务能力,既要进行医药企业的财务建模与估值分析、市场分析与汇报,也要独立撰写调研报告,这更加深化了我对医药行业、金融行业的认知。
在实习选择与实践过程中,我始终秉持以目标为导向:一方面,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节奏规划实习路径,实现技能的积累,避免单纯追求大厂实习的头衔;另一方面,我非常注重通过和同事、客户等主动交流优化职业规划路径,向行业内学姐学长请教,了解医药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核心岗位所需技能,对照自身现有能力去选择接下来的实习领域,并补齐短板。
因为拥有行业内实践的相关经验,我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也非常有“代入感”,我知道哪些内容或技能的训练可以应用于未来的工作,这让我在求职和申请实习时都更具竞争力。
例如,在全球健康硕士项目必修课要学的定量分析和质性研究方法等都很实用,即使不从事科研,在医疗行业或咨询工作中也会被大量使用。另外,做医药咨询需要了解如何分析和解读数据,吴晨凯老师的课程《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帮助我掌握了Stata的使用、数据统计和解读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是拿来即用。访谈也是咨询行业调研的常用手段,定性研究方法的学习让我学会撰写访谈提纲、引导受访者积极且充分作答的方法,以及如何对访谈进行分析与编码。
我们另外的一门必修课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系》,可以较为全面了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系和政策的基本构成。此外,我在杜克学期也有机会和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同学一起上课,共同探讨美国医保系统。这样的课堂学习和交流碰撞对我之后的求职面试帮助极大。
例如在面试部分跨国药企时,公司希望应聘者对医保、卫生政策等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并形成个人见解,我曾被问到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后价格大致下降的幅度,因为有在课堂上的学习,我因此能准确回答出来。这些也是在医药行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基于个人“经济学本科 + 全球健康硕士” 的复合背景,结合我的实习经历,我的求职目标聚焦于医药相关咨询、券商医药行研、药企管培三个方向。这些企业会更青睐复合背景的学生,同时他们的平台也非常适合个人职业初期的积累和培养。在求职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给大家参考:
首先,可以通过领英平台的搜索,判断企业招聘的目标院校。
若本科与硕士阶段院校层次较高、专业与目标岗位契合度高,且拥有相关实习经历,在投递对应岗位时往往更具竞争力。很多公司对一些学校有偏好,即目标学校。领英上可以很容易查到企业或机构雇员的学历背景及其占比,也可通过筛选查看是否有本校校友在该企业任职,有自己的毕业院校则成功率通常更高,但这也不绝对。
其次是寻找“非官方信息”。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是我重要的信息来源。有时候企业官网及公开渠道的信息较为有限,我会通过经验分享帖咨询相关情况及面试准备方法。例如,针对咨询或医药咨询领域的岗位面试,案例分析能力至关重要,群面、经理面等环节均会涉及案例考察等。获得优秀企业的面试机会后,我对每一个机会都认真对待,非官方渠道的信息可以帮助我更有针对性地准备。
第三,简历投递稳中求进。 不同企业的岗位设置存在差异,部分企业仅允许填报一个志愿,部分企业则支持填报两个志愿。对于允许填报两个志愿的企业,我会选择一个高级部门与一个保底部门。这并非对普线咨询缺乏重视,而是由于明确其作为保底选项,我在面试时就会更加自信,心态更为从容。
我目前在安永博智隆(EY Parthenon,简称 EYP)的交易战略与执行(Transaction Strategy & Execution)部门工作。我的背景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在经历了数轮激烈的应聘竞争和严格的考核,最终我获得了这份工作的offer。

回顾这一路的学习和求职路,我感谢昆杜全球健康项目赋予我更多的“可能性”——这里可以立足中国且放眼世界,拥有跨国跨文化学习的难得机遇;这里有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商科、文学、医学等,大家一起在一个课堂学习进步,毕业后又走向互联网、药企、咨询等各行各业。希望大家能珍惜在昆杜的时光,充分把握每一份可能。
文章丨钱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