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理学硕士项目2025届毕业生樊萍、程诗云、吴东方三人合作的“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Selenium and Vitamin C Levels on Risk of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Evidence from NHANES 2011 to 2020” (《硒与维生素C对美国成年女性高血压风险的交互作用:基于2011至2020年NHANES数据库的证据》)一文在影响因子4.0的SCIE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发表。

文章选取了2011年至2020年之间NHANES数据库中9343名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的数据,通过分析交互作用相对超额风险,验证了单独营养素摄入与高血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并提出充足的维生素C和硒联合摄入与降低成年女性血压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该论文研究最初仅为全球健康硕士项目课程“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II”的期末小组作业,在任课老师吴晨凯副教授的启发与指导下,三名学生将作业成果进一步打磨并投稿。历时11个月,文章最终在SCIE刊物正式发表。
“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课程由吴晨凯副教授讲授,主要内容涵盖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这门课程的期末作业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于这门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生物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使用、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呈现等。学生需要按照正规论文的格式,将他们对数据集的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
“‘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是全球健康硕士项目的必修课,课程时长涵盖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主要是入门级的一些基础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第二学期的这个期末作业连接两个学期的知识点,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同时,为第四学期的毕业论文撰写进行预热,”吴晨凯副教授表示,“我们也有不少往届学生通过进一步润色这门课的期末作业,于毕业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文章。”
这项作业不是个人的单独任务,而是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组队”完成,这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任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三人一致认为这项作业从选题到研究结果都具有显著性和代表性,经过共同讨论,三人决定尝试将作业转化为期刊论文。
“投稿期刊意味着我们的作业需要进行一次‘超级大修’,对我们的团队配合和学术写作也提出了更高挑战,”吴东方说,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吴东方负责对课题、变量的选择以及主要任务的分配,并承担着数据分析的重任;樊萍发挥中文系本科的背景优势,专注课题背景调研、文献综述撰写以及引用文献的整合;程诗云学术文章撰写经验丰富,主要负责研究方法的整合、文章讨论部分的构思,以及文章语法、句法的检查与润色。
一开始,作为作业成果的论文初稿尚显稚嫩,尤其是数据分析部分,处理较为粗糙,预期结果也并不理想。在吴晨凯副教授的指导下,组员们重新从文献综述中精准定位可供挖掘的空白点,明确了研究问题和假设,并经过反复的数据分析验证,完善统计结果,让论文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作为非母语写作者,团队成员在写作过程中时常面临语言挑战。在初稿完成后,组员们在“杜克大学汤普森写作中心”(Duke Thompson Writing Studio,提升杜克大学师生学术写作质量的校内支持机构)老师的指导下,从标题开始,对论文进行逐字修改。首次投稿后,他们仍然在编辑给出的修稿建议中发现了诸如大小写不当、标点符号缺失、语意含混等语病。在正式校稿之前,小组仍在纠察语病、检查语法,力求在增强单词丰富程度与保留句子原意之间寻找完美的平衡点。
是里程碑,更是奠基石
吴东方:“作为一个内向的‘I’人,以往我更习惯于做‘独行侠’。这次团队写作让我学会了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不同维度的思辨碰撞得到改进建议。作为通讯作者,我需要传达编辑修改意见、合理安排身处三个时区团队成员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能力的有限与沟通的重要性。”
程诗云:“各人有不同方面的经验,有不同的擅长,工作行事也具有各自的风格。我们在项目中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相互磨合、彼此鼓励,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外界求助,最终保证了项目的高效和高质量完成。”
樊萍:“我想化用诗人W.H.奥登的语句来形容此次论文发表经历,‘Language is the mother, not the handmaiden, of thought; words will tell you things you never thought or felt before。’(语言是思想的母亲,而不是思想的仆从;语言会告诉你一些你从未想过或感受过的事情。)过去我总是急于求成,在焦躁的不安中等待结果,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及时反思。此次论文发表和撰写毕业论文的经历,让我学会了耐心与坚定。通过接受自己的不足,自学新知、与老师同学讨论解决方法,我得以更平和的心态推进每一项任务。”
致谢
小组成员(吴东方、樊萍、程诗云)谨在此感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徐健鸿助理研究员在论文的数据分析方面提供的详细指导;感谢E-fund为文章发表提供的全额资金支持;感谢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理学硕士项目在本文章发表过程中的全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nutrition/articles/10.3389/fnut.2025.1534535/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