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与柬埔寨卫生科学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柬埔寨糖尿病与高血压防治的质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是两机构基于2023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开展的联合研究项目的首个成果,深入剖析了柬埔寨民众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健康寻求行为及医疗体系面临的核心挑战,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

慢性病负担持续攀升,医疗体系应对不足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类似,柬埔寨当前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以下简称“慢病”)带来的双重负担。2019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导致的死亡占该国总死亡人数的 68%,远超 2000 年的 39% 。糖尿病患者数量在 2011 至 2021 年间增长三倍,达近 60 万人,其中 45% 未被诊断 ;高血压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2016 年 40-69 岁人群患病率达 23.5%。
“尽管柬埔寨自2014年起已基于世卫组织的指南,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两大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标准的管理流程和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医疗资源短缺、等待时间过长及治疗效果不确定等问题,削弱了民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促使他们转向其他医疗服务寻求帮助。” 论文第一作者,课题项目负责人,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兼职教授Marius Wamsiedel表示。

就医行为受观念、经济负担的影响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去哪里就医?他们因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这是此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研究团队针对无医保患者开展了20次深度访谈,并面向有医保患者组织6次焦点小组访谈(共48人,含健康公平基金HEF医保和国家社保基金NSSF医保的受益人)。
研究发现,受访者尽管对糖尿病高血压有普遍认知,但其健康观念存在偏差。多数人将糖尿病归因于“吃糖过多”,而忽略了其他风险因素;高血压常被误认为由“吃咸”和“吃榴莲”等引起。
“很少有人定期体检,多数只在症状明显时才就医;传统草药和‘自疗’广泛存在,一些人甚至将社交媒体宣传的‘神药’视作治疗途径。”Wamsiedel博士表示。
经济因素也是人们延误就医的重要原因。高昂的医疗成本(包括交通、诊断化验、误工)是主要障碍;很多人因害怕“被确诊”或“不想拖累家庭”而拒绝就医。其中,男性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更倾向于隐忍病痛。然而,有社保卡(HEF/NSSF)的人明显更倾向于主动筛查和就诊。
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
在柬埔寨,HEF 面向贫困群体及乡村干部等特定人群,覆盖公立医疗的费用以及交通、膳食等间接成本,NSSF 则覆盖公务员、退休人员及正式雇员,可在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使用。这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诊断。
但基层医疗的结构性问题削弱了其效果,例如多数卫生中心缺乏糖尿病筛查服务,药物频繁断供,处方有效期短,导致 HEF 受益人被迫转向私立机构或药店,增加了自付费用。NSSF 受益人情况稍好,可以去私立医院看病。
“但是整体的医疗资源仍然不足,因此一些半专业的医疗部门成为了慢病预防的前哨。” Wamsiedel博士表示。许多药房和村医可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可以早期识别慢病,但相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有些村医和药师能主动建议病人转诊,具有巨大的整合潜力。
研究团队建议,柬埔寨应构建整合型医疗体系,加强基层医疗能力,扩大糖尿病等慢性病服务的覆盖范围,保障药物供应,延长处方周期,减少等待时间。同时,应系统利用半专业医疗资源,对药店工作人员和乡村医者进行培训并配备基础检测设备,并对他们实施慢性病早期检测与转诊的行为提供激励。
该研究为柬埔寨应对慢性病挑战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相关工作带来了启示。基于2023 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开展的其他联合研究项目目前也在推进,并将陆续发布科研成果。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academic.oup.com/heapol/advance-article/doi/10.1093/heapol/czaf039/8164522?sessionid=
撰稿:邹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