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遗传风险高?这些因素或能抵消风险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全球重大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幅增加,给中老年人及其家庭、医疗系统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吴晨凯助理教授、阎丽静教授团队基于“健康与退休研究(HRS)”的数据,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遗传易感性和社会环境在中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健康与退休研究是一项每两年开展一次的研究项目,它关注的是美国全国范围内50岁及以上非住院居民的群体。这项研究收集了参与者的健康状况和经济情况等相关信息。

“我们开发了一种多元社会评分体系,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共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我们将这套评分体系引入研究,一个人的社会环境和他们得心肌梗死的遗传倾向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对于那些遗传上有中度到高度心肌梗死风险的人来说,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中特别重要。”论文通讯作者吴晨凯博士表示。

评分体系涵盖5个领域共计14个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收入,邻里和居住环境,教育,社区和社会环境,以及医疗服务状况。这套体系是基于HRS中7383名年龄≥65岁的成年人的数据开发的。我们之前的研究显示,评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预测50岁及以上美国人的死亡风险。

遗传易感性和多元社会评分与八年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比如他们的收入,教育水平,还有他们住的环境,这些都能影响到他们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遗传上就比较容易得心肌梗死的人来说,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遗传上有中等的心脏病风险,但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因素打分低的环境里(比如说经济条件不好,教育资源少,住的地方不太好),他们得心脏病的几率要比那些社会因素打分高的人高出很多——高出将近一倍。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因素打分不低,哪怕他们遗传上有中等或者高风险,得心脏病的几率也只是略高一点点。这就告诉我们,改善社会环境,比如提高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可能会帮助那些遗传上容易得心脏病的人减少他们的风险。

“尽管以往的研究探讨了遗传易感性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吴教授带领的团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同样可以改变的社会环境是否以及如何与遗传变异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社会环境,或对心肌梗死遗传风险相对较高的成年人有重要意义,”阎丽静教授表示。

“该研究思路未来可以扩展应用于其他慢性疾病领域,同时我们也正在针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开发适合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会因素评分系统,希望未来对中国的老龄化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吴晨凯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