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整合型”疾病管理模式再添新证据:干预具有成本效果

近日,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硕士项目毕业生、武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杨博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JMIR mHealth and uHealth》上发表了题为《在中国农村地区应用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模式(SINEMA)进行二次中风预防的成本效益分析》(《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Multicomponent mHealth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Management in Rural China: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With 6-Year Follow-Up》)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由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阎丽静教授团队牵头,在河北省开展,历时6年。此次发表的论文聚焦SINEMA干预模式系统评估了基于移动健康技术(mHealth)的“SINEMA”干预模式在农村中风患者管理中的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学效益。

成本效益显著,长期效果稳定

成本效益分析图

研究结果发现SINEMA干预在短期及长期均成本有效。该图直观展示了SINEMA干预在短期(试验期)和长期(随访期)均具有稳定且极高的成本效益,无论是基于5000次重复的不确定性分析,还是不同支付意愿阈值下的接受度分析,都支持干预的成本有效的结论。

全国推广成本可控,具备落地可行性

SINEMA干预在全国推广的预算影响分析表

研究还从预算影响角度评估了SINEMA模式在全国推广的财政可行性。团队假设SINEMA干预在5年内能够覆盖中国农村卒中人群,表内展示了第1年和第5年的推广成本数据,对比了“单独项目推广”(场景A)和“融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场景B)两种推广场景,评估全国规模化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在两种场景下,研究发现人均成本都较低,说明干预在全国推广的经济负担较轻,具备极强的实际落地可行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清晰的成本参考。

杨博璐表示:“这项经济评估填补了现有研究的关键空白。SINEMA这种基于社区、启用技术的方法不仅是中国农村的解决方案,它还有潜力在全球范围内革新资源有限环境中的中风二级预防。展望未来,这种模型希望可以为其他慢性疾病和资源有限地区成为参考。”

研究团队此前已发表若干研究成果,为基层慢性病管理的创新实践与干预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JMIR mHealth and uHealth –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Multicomponent mHealth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Management in Rural China: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With 6-Year Follow-Up


文章丨冯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