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教授昆杜开讲!谈结核,谈AI,谈成长

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于3月20日做客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兴泉讲坛”,与广大师生、昆山市卫健系统代表团等探讨传染病防控的历史以及结核病防治。这也是自全球健康研究中心2013年成立以来,进行的第200场全球健康讲座。

“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对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成功的公共卫生活动需要科学界之间的信任,以及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在这个大背景下,今天张文宏教授的到访和他带来的讲座更凸显其重要,”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美方校长John Quelch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昆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健回顾了昆山市卫健委与昆山杜克大学,特别是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过往合作。他同时也感谢张文宏教授研究团队对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突破,以及对结核病筛查手段的优化。“得益于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2024年我市的结核病病原学的阳性率,耐药治疗率的这些重点指标达到了今年的最好的水平,”周健表示。

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从病毒到结核

在题为“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从病毒到结核”的讲座中,张文宏教授从传染病的起源、防控,到大流行的准备,再到结核病的消除,为昆山杜克大学师生和昆山市卫健系统代表回顾了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谈了近代到本世纪以来的数次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目前消除结核病目标的巨大挑战。
“在每个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对于结核病和其他呼吸道感染尤其如此,”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项目联合主任徐福洁表示: “结核病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从个人到社区,再到国家,而且还会跨越国界。”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我国约有3.6亿人感染,是全球结核潜伏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此外,亚临床结核病(Subclinical tuberculosis)的威胁也不容忽视——这些患者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结核病相关症状,容易在筛查和诊断中被忽视。他们既可能是结核病传播的源头,又可能在未来转化为结核病患者。 “如果不采取科学的策略,我们难以消除结核病的威胁。自人类1882年首次发现病原菌以来,我们每年仍然有很多新发结核病,还有许多结核病病人在治疗。”他也因此呼吁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更多合作,包括技术的创新、卫生体系的加强和公共卫生策略的完善。“结核病的疫情仍在,我们需要合作、团队,也需要信心。” 张文宏教授表示。

对话张文宏

在“对话张文宏“环节,徐福洁主任和张文宏教授也谈及了对全球健康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的投入,以及如何填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空白。在结核病方面,已有一些令人兴奋的创新,中国已经成为结核病诊断领域的领导者,而且有可能成为结核病药物研发领域的领导者。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便宜可及、适应其应用场景的产品,是包括全球健康慈善组织、科研机构等需要共同合力投入的领域。 除结核病与传染病防控,张文宏教授也为昆杜师生和昆山市卫健系统代表团带来了自己对职业成长、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专业能力和软技能的思考。

活动精彩回顾

精彩回顾:

https://mp.weixin.qq.com/s/ejqXtF_MP40SWrufKlCKbQ


*结核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潜在患者(Latent TB Infection, LTBI)。**亚临床结核病(Subclinical tuberculosis)是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之间的一种疾病状态。